離島 Offshore Islands
馬祖
芹壁村
芹壁村位於馬祖北竿島的北方,村名由來有好幾種說法。有一說是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;另有一說,是芹壁澳口有一塊突起的岩石,狀似烏龜,居民稱為「芹仔」,從海面上望之,芹壁村就像位於芹仔的後壁,就叫芹壁村。
八八坑道
八八坑道位於南竿鄉牛角嶺下,原是軍民躲避海盜的山洞,後經軍方擴建為戰備坑道,落成之日適逢蔣中正總統88華誕而命名。後因坑道內長年潮濕,不利戰車保養,故轉為電信中心,後又移交予馬祖酒廠作為儲酒之用,因溫度濕度皆非常穩定,利於釀酒。
目前內部儲有陳年老酒、高粱、陳年高粱等各式酒類,並以「八八坑道」品牌聞名全球。
馬祖酒廠
馬祖的香醇美酒遠近馳名,其中尤以大麴酒、高粱酒及陳年老酒最受青睞。馬祖酒廠成立於民國45年(西元1956年),位於南竿鄉復興村牛背嶺山脊,復興村三面環山,北伸海峽,馬祖各種名酒皆引山坡附近之天然甘泉釀酒,井泉水質甘美,品質精純,所釀醇酒味芬香馥烈,屬特級上品,而陳年老酒必須存放至陰冷的山洞坑道中二年以上才能銷售,是福州風味十足的酒種,廠內規劃設置有展示室及多媒體簡報,遊客可前往參觀。酒廠內設有一般廁所,館內平坦,進入簡報室有小門檻,須留意。
金門
山后民俗文化村
金門民俗文化村位於山后村,建於西元1900年,共包括18棟傳統閩南二進式雙落建築,格局壯闊整齊,集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之大成。
民俗文化村依文物、禮儀、喜慶、休閒、武館、生產等單元展現金門地方民俗,另有古代官邸一座,可以欣賞淋漓盡致的雕樑畫棟之美。
翟山坑道
位於金門古崗村古崗湖東南方,為一A字型戰備水道,坑道全長101公尺,寬約6公尺,高約3.5公尺;水道呈A字形,全長357公尺,寬約11.5公尺,高約8公尺。民國50年(西元1961年)為因應戰爭所需而開挖,耗時5年才完成,戰時供登陸小艇搶灘運補用,坑內並有停靠碼頭。翟山坑道內由人工穿鑿,工程雄偉媲美擎天廳;坑道外海浪澎湃,潮聲勢壯。於民國87年(西元1998年)7月正式開放,並成立翟山坑道管理站,是不可錯過的觀光景點。
莒光樓
莒光樓位於金門縣金城鎮,是一幢仿古宮殿式的三層樓建築,建於民國41年(西元1952年)用以表彰在金門歷次戰役中英勇官兵之事蹟。
由於曾經被採用為中華民國郵票圖案而馳名國際,成為外賓訪金門的第一站。一樓設有簡報室,放映金門多媒體簡介,可以讓來訪者對金門有個概括的認識。
沿莒光樓往下走,經過莒光湖,湖畔規劃為「金門縣觀光旅遊服務中心」,有金門縣觀光協會、旅行公會、旅館公會等觀光服務社團在此辦公,需要旅遊資訊或服務的遊客不妨前往洽詢。
澎湖
澎湖跨海大橋
連接白沙、西嶼兩島的跨海大橋,橫跨波濤洶湧的吼門水道,全長2,494公尺,兩端建有半圓形拱門,建好當時為遠東最長的跨海大橋。該橋於民國59年(西元1970年)完工通車,初時僅為單線,會車不易,經重建拓寬為雙線,並於民國85年(西元1996年)3月完工,使島間交通更為便利。漫步橋面,可觀壯闊海景,可聽宏偉浪濤,可沐徐徐海風,成為休憩身心一大樂事。
二崁傳統聚落
澎湖人文景觀豐富,古厝、聚落亦屬探訪焦點,除馬公市興仁里的蔡廷蘭進士第、白沙鄉瓦硐村的張百萬舊宅外,西嶼鄉二崁村亦留存有一幢百年古厝,此外,重新整修完成的傳統閩南合院建築群,保持傳統聚落風貌,並再利用為各式各樣博物館,且活化傳統產業,如二崁傳香、杏仁茶等,走在古色古香又純樸的二崁聚落古厝巷弄間,是您追古思情的好地方。
雙心石滬
石滬是在潮間帶區域堆砌弧形石牆,利用海水漲潮時會淹覆石牆頂部並且帶來魚群,退潮時海水流走而魚群便會困在石牆內的一種捕魚陷阱,澎湖的石滬極可能是全世界密度最高、數量最多的地方。雙心石滬是目前保留最完整、造型最浪漫的石滬,若要觀看雙心石滬全貌,必須先確認每日的退潮時間,才能順利看到完整的雙心石滬。
小琉球
花瓶岩
位於屏東縣東港西南方的小琉球,是臺灣離島中唯一的珊瑚礁島,島上有名的天然奇景「花瓶石」是觀光客必遊及攝影留念的地方,「落日亭」為全臺最佳欣賞落日景點之一,啟人遐思之古蹟「美人洞」,以及島上最具盛名的觀光勝地「烏鬼洞」景觀奇特,讓人嘆為觀止。此外有小琉球威尼斯沙灘美名的「蛤板灣」,還有可戲水、浮潛的中澳沙灘等等,大自然鬼斧神工創造了島上奇岩,讓遊客驚喜之餘,亦飽嚐一場天然藝術饗宴。小琉球的美,值得仔細品味!
白燈塔
西元1929年建造的琉球嶼燈塔,位於屏東縣外海琉球嶼山頂,為白色圓形鋼筋混凝土結構。琉球嶼燈塔是國內唯一一座日治時期由漁會出資建造的燈塔,二次大戰時受損停止發光。民國41年(西元1952年)移請海關修復管理。
琉球嶼是臺灣附屬島嶼中唯一的珊瑚礁島,豐富的魚類資源及遍布奇形怪狀的珊瑚礁岩,是南臺灣重要觀光景點之一。
蛤板灣
蛤板灣沙灘位於西部蛤板至烏鬼洞一帶,是一處美麗的白色貝殼沙海灘,綿延約有一百公尺長,海岸線優美,十分適合裸足散步、聽濤、賞夕陽。亦有人稱呼此地為「威尼斯海灘」。琉球嶼沿海地形主要是珊瑚礁沿岸,只有幾處屬於堆積地形的沙岸,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此蛤板灣沙灘。
蘭嶼
雙獅岩
雙獅岩是許多釣友心中非去不可的一級釣場,儘管面臨深遂的大海,形勢險惡,岩面上又佈滿鋒利的礁石,仍然阻攔不了他們日日來到這裡撰寫「釣魚迷日記」。這裡也是蘭嶼最著名的風景區,沒有人來到蘭嶼而不到此留影的,岩塊遠望像極了雙獅對臥,後面還跟了一頭小獅子,十分惹人憐愛,因此,又有人將此岩稱作「雙獅臥」。
雅美族拼板舟
拼板舟對達悟族人而言,是海上生計及儀式活動中相當重要的工具。達悟族的拼板舟除了造型優美,顏色簡單、典雅外,運用島上多種木材製作的智慧,除了體現出林場間父子工藝技術的傳承外,和船有關的祭典儀式亦彰顯出族人象徵地位的社會意涵。
青青草原
青青草原為蘭嶼南端最為寬闊的草原,是一處隆起的珊瑚礁台地,早期原為居民傳統耕作地,後因人口外流不再耕作;這裡的土壤富含鐵、鎂等礦物形成紅土,從而生長出大片深綠淺綠相互交錯的大草原,此等自然美景,漸漸成為遊客觀景和欣賞日落的好去處。
綠島
綠島燈塔
綠島燈塔興建於日治時期昭和十四年(1939),位於綠島西北岬中寮村內,緊鄰鼻頭角。塔高33.3公尺,外觀為白色直筒狀建築,佇立於一片綠意盎然的草地之上,頂著藍天白雲,宛若一幅印象派的絕佳畫作。到了夜晚,它便搖身一變成為「航海人的守護者」,是漁船、飛機的重要指標,亦為太平洋上深具歷史意義的一盞明燈。
綠島小長城
小長城位在綠島東海岸,是由麻石柱所構築而成的佈道,沿著山稜地勢建造,蜿蜒通往海濱岬角的觀海亭,因而被稱為「小長城」。站在觀海亭上海天一色、美景宜人,東邊是著名的哈巴狗與睡美人,西方則為綠島第二高山的阿眉山系,北方環繞著廣闊的湛藍海洋,還可眺望西北方遠處的柚子湖、牛頭山及楠子湖,周圍的景緻遼闊壯麗,是到綠島不可錯過的景點。
建軍岩
將軍岩矗立於綠島東北部海岸公館村海岸邊的巨大岩石群中,在潮來潮往海岸平台上,有如頭戴鋼盔,身披戰甲堅毅嚴峻的將軍,栩栩如生因而得名。 將軍岩景緻奇異,與綠島的湛藍海面構成極為豐富的視覺饗宴,煩躁時也可凝望遠看蔚藍海洋,是靜靜沈澱心情的好去處。